[09-28-2020] 【公司法(11)】创业公司估值中的陷阱:期权池,先设立期权池和后设立期权池的差别?条款清单中的估值条款|你看到的估值并不是你以为的估值| 投资人都是坑你
发表于 09-28-2020
期权池
估值条款
期权
原文:创业公司估值中的陷阱——期权池,先设立期权池和后设立期权池居然差别这么大?Term Sheet条款清单中的估值条款|你看到的估值并不是你以为的估值| 投资人都是坑你的!用不完的那些期权都去哪儿了欢迎来到美国公司法20讲,专注创业公司的必备法律知识,我是刘晓笑。上一期我们讲到了Term Sheet (条款清单)中大量让人头疼的专业术语。今天我们来重点说一下其中的一个条款——估值Pre-money valuation。估值的条款一般就在Term Sheet第一页,而且非常简短。就只有一行,或者说就只有一个数字,那就是你的公司估值的价格。这对于创业者来说是最直观的我们说的估值往往就是pre-money valuation,融资前估值。因为融资后估值就是说的加上投资人的投资额后的结果了。很多创业者会认为估值有什么好讲的,如果我拿到两份Term Sheet,自然是估值高的那一份更好。但是要注意,还有一个非常影响投资人实际权益的因素就是期权池。一份5页的Term Sheet,期权池的条款往往会出现在Term Sheet的第三页,并不像估值的条款那么引人注目。但它却对第一页估值pre-money valuation有很大的影响。两个VC告诉你同样的“Pre6投4”,也就是pre-money valuation是6个million,投资4个million的情况下,我们来对比一下先留和后留期权池的区别:1.如果是在VC进来之后再设置期权池,那么“Pre6投4”就是融资后创始人的股份值6个million占60%,VC的投资值4个million占40%。再加一个20%期权池进来,也就是创始人和VC等比稀释20%,最后的比例是创业者占48%, VC占32%, 期权池占20%。2.如果是要提前留出20%的期权池,VC投给你的6个million仍然是占融资后估值的60%,其中20%给了预留出来的期权池,给创业者的的其实只有40%。那么最后的比例是创业者占40%, VC占40%, 期权池占20%。两种情况对比下来,大家会发现,创业者的比例足足缩水了8%。而且如果单独把创业者和VC的比例拎出来,第一种后设置期权池,创业者48%比VC的32%就是3:2,而第二种创业者40%,VC占40%也就是1:1。也就是说这笔钱一进来,创业者跟投资人已经打平了,等下一轮再进来一个投资人,创业者就变成少数股东了。当然我们这个VC占到40%的例子比较极端,往往一轮投资人进来也就是占10-20%,如果再加上预留期权池,那基本上也就是两轮下去,创始人就变成少数股东了。有的创业者可能会问,期权池不是发给自己的员工么?员工不是自己人么?反正员工不可能站在VC那边吧。但是期权池预留出来之后并不是20%马上发出去了,是要慢慢发的。而且即便是发出去的期权,没到4年,那也还没有变成股权,都是没有投票权的。也就是说这个20%就是白白侵蚀了创始人的20%投票权。另外还有一点,正是因为20%的期权是慢慢发出去的,经常的结果是到了退出的时候,也就是公司被收购或者上市的时候,股权结构会进行重新洗牌。没用完的期权池是会被注销掉的,而不是还给创始人。如果设置了20%的期权池,过了5年,公司退出的时候,还剩10%没发出去,那么这10%也是白白占了5年的坑,被VC占了便宜。还有的创业者往往会问,期权池难道是要等到第一轮融资进来的时候才设立么?我以为刚开始开公司的时候就要设立期权池呢。很多创业在注册公司的时候就经常说我要设一个20%,因为创业者听到的所有VC都会告诉他们你们要设置一个期权池。但是,要知道,期权池是用来激励员工的,公司在一开始往往只有创始人,创始人已经有股权激励了,并不需要期权。也就是说,实际上,你在招聘第一个员工之前都不需要期权池。创业公司招聘第一个员工的时间往往都是在融到第一笔钱,甚至第二笔钱之后。如果你早早设立了期权池,就等于是已经默认了给投资人让利,而且从第四讲中大家可以看到,设立期权池并不是一句话的事儿,而是需要一套完整的文件,花一笔不小的律师费。如果等VC进来了再设立,这笔律师费就是你和VC共同承担了。即便对于大多数创业者来说,拿到VC的融资,不得不接受提前设立期权池的条件,听了今天的内容之后,作为创业者的你,想必就会对于设置期权池三思而后行了,起码应该稍微争取一下。如果今天的节目对你有帮助,就帮我点个赞吧,有什么相关的问题也请在评论区给我留言哦。这里是美国公司法20讲,专注创业公司的必备法律知识,我是刘晓笑,我们下期再见。